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是甘肃省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工科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是由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于1942年建立的培黎工艺学校,1958年改建为举办中等专业教育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1962年与煤炭、电力、轻工、重工和邮电5所中专合并组建了甘肃省工业学校,1974年更名为兰州工业学校。1989年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兰州工业学院。
学校地处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占地面积1692.29亩,校舍建筑面积29.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5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916.69万元;馆藏图书74.73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9897人,各类成人本、专科学生536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05人,其中专任教师490人。有教授、副教授199人,其中教授4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11,其中博士42人。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3支,省领军人才1名,省“园丁奖”10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21名,省师德标兵3名,省“技术能手”2名。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会计金融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有基础学科部、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有8个普通本科专业、55个普通专科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业自动化”、“计算机软件”、“营销与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和特色专业,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等学科门类。
学校建有工程训练中心,能满足学生车、铣、刨、磨、钳以及焊接、铸造、数控加工等多工种综合训练的需要。建有工程力学、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水暖空调等70个实验室。建有模具冲压、工业控制、电子信息、建筑施工等38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兰石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甘肃分公司、中达电子(苏州)有限公司、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等企业协议共建36个校企合作基地。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职业技能培训点8个。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推进质量工程建设。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厅级教学成果奖24项;建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校级精品课程59门。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年来,先后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208项,均已通过省级鉴定、委托方验收;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53项,取得专利24项。学校教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73篇。根据甘肃省科学技术研究情报所最新统计,2008年,学校教师发表论文被SCI、EI和ISTP收录数在甘肃高校中排名第6位。学校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在机械装备与新材料方面完成了多项有突破性的适用创新项目,研发了冶金输送设备、冶金冶铸模具两个在国内市场领先的优势产品系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对外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自2003年起,负责实施甘肃省的“国家与东欧、独联体和波罗的海等国家政府间双边教育合作专门项目”,“古巴卡斯特罗项目”,现已派出公派出国留学人员170名。学院先后与美国犹他州韦伯大学、美国贤者学院、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新西兰林肯大学、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等国外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学术论文和科技制作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中,我院学生先后获国家级奖励5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6项,二等奖24项;省级奖励682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5%以上。在甘肃省人事厅进行的全省高校毕业生情况调查中,我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校多次被教育部、中央文明委、团中央、甘肃省等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励。
目前,学校正紧紧围绕甘肃“工业强省”的战略要求,秉承“开物成务、启智求真”的校训,弘扬“坚韧顽强、质朴无私、包容创新、和谐奋进”的办学精神,努力向“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