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院校

内蒙古科技大学


  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为了发展钢铁工业,1954年国家在包头兴建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公司。这颗“草原明珠”的诞生,急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为适应形势的发展,1956年2月,重工业部决定在包头成立“重工业部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重工业部包头建筑工程学校”。

  1957年4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包头钢铁工业学校与包头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成立“冶金工业部包头工业学校”。

  1958年9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包头工业学校与包头钢铁公司大学筹备组合并成立了“包头工学院”。

  1959年6月,包头工学院更名为“包头钢铁工业学院”。

  1960年2月,冶金工业部决定,包头钢铁工业学院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4年3月,新校址主要建筑完工。

  1997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

  1998年12月,包头钢铁学院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运行体制。

  2000年3月,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

  200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

  2006年9月,学校迎来建校五十周年校庆。

  2008年6月,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整体验收。同年,内蒙古科技大学及其冶金工程、矿业工程2个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至此,我校正式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

  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内蒙古科技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冶金、采矿、煤炭、稀土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学之基、发展之本,围绕“培养、引进、外聘”相结合的人才发展观,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培养与引进并举,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一只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具有团队效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教职工有17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18人,副高级职称5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者达85%以上。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1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3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标兵2人,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9人,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1人,内蒙古“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乌兰夫基金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内蒙古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奖获得者2人,内蒙古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内蒙古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中,培养人才28人,其中二类人选3人,三类人选25人,引进人才16人;高校创新团队9个,其中二类团队2个(自治区共4个),院士团队1个。

  教育教学

  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确立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立了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组建了教学督导团和学生教学信息网,对教师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效果、就业情况、用人单位评价等各环节进行监测和控制。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学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首批完善学分制改革的学校,为学生提供弹性学习和跨学科专业选课等多种措施,形成了有利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已获教育部批准的冶金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企业共同制定和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计划方案;充分发挥学校的基础教育优势和企业的实训优势,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构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学生的模式,2014年与云泰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就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实施了定向培养模式;2014年与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韩国理工大学确立交换学生协议,并公开遴选30名学生赴台交流,9名学生赴韩交流。共享办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为了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提升本校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功能,学校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实施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项目、招生及入学教育调研。

  学校重视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25个自治区品牌专业;1个专业申请工程教育认证获得受理;13个自治区教学团队,34个校级教学团队;5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13门校级精品课程;9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工程训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近年来,有23项教学成果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取得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116项。

  科学研究

  2007年以来,学校提出了“学术为本,学业为上,学生为体,学者为魂”等理念,精心培养人才队伍,大力建设科研平台,积极承担国家、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科研成果。“白云鄂博共伴生矿采选冶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实现我校国家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自治区2011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院、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先后首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6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7项,省部级项目94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

  学科建设

  学校牢固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整体推进、分层实施、重点突破、注重特色”的原则,以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平台为重点,推进学科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截至目前,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7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6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

  与此同时,学校十分重视社会急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深化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制度的改革,加强了导师队伍的建设,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目前研究生在籍人数2375人。

  学生科技创新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设有《李保卫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少数民族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同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我校学生平均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励180余项。在近五年来的全区“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两次,团体总分第二名三次。2014年我校信息学院的“E家科技园”荣获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我校2010级文法学院贾佳同学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近年来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奖励。2013年5月,我校建立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大学生创业,目前入园企业达20余家。

  对外交流

  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将其作为提升学校办学与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快速发展和在国内外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名望的重大战略之一。广泛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瑞典、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波兰、西班牙、丹麦、挪威、希腊、韩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乌克兰、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南非、印度、泰国、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和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合作,建立了师资培训、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等各类长、短期合作关系;累计派出80余个团组,共300余人次赴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蒙古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聘请高层次、高水平长、短期外国教师和专家50余名来校承担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选派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出国进修、培训、引进国内外人才、资金、设备和项目、举办、协办和参加国际会议等;实施来华留学生教育,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语言生和交换实习生等来我校学习,传播中华文化,已有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蒙古、韩国、约旦、印度等国家6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在我校学习;大力实施我校学生走向国际并与世界高等院校开展交换生和留学项目,23名学生赴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进行交流学习,3名学生参加韩国理工大学进行冬令营项目,7名学生赴韩国理工大学进行交流学习,2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独联体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公派留学资格,25名学生将赴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修读课程,累计办理出国留学学生达100多人、交换学生达60多人。

  毕业生就业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每年举办多场就业双选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学校积极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不断开拓中铁、中建、电力、化工、电子信息、食品、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新的就业领域,全方位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沉淀,学校与包括神华集团、包钢集团、宝钢集团、中建集团、中冶集团、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稀土高新人才市场、昆山人才市场等在内的2500多家大型重点企事业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学校就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学校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与企业采取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等多种合作模式联合培养毕业生。2009年开始连续多年与济钢集团签订4+1培养合作项目;与天津鑫坤泰集团签订3+1培养合作项目;与奇瑞汽车集团签订本科3+1培养项目、高职1+1+1培养项目;与大连安博教育集团合作建立“大学生就业促进工程-大连实习实训基地”。

  在2000年和2009年教育部两次就业工作先进评选中,学校均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殊荣;2009年,我校跻身“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成为同时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与“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的全国22所高校之一。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2012年11月,我校作为全国三所高校之一在教育部网络视频会议上做典型发言。2012年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全区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荣誉称号。

  2007年学校被列为“中国大企业集团重点招聘学校”;2005年以来,学校在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连续10次被评为第一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稳居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前列。我校毕业生以“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自治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各类人才数万余名。

  体育工作

  近年来,在国内外体育竞赛中,获自治区级以上奖牌298枚,其中国际体育竞赛金牌8枚,国家级体育竞赛金牌21枚。2007年—2015年连续五届参加世界大学生运会获得1金4银1铜。我校田径队近六年五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前八名,2015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获得乙组冠军;2014年我校成功承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越野锦标赛荣获团体第一名;2015年全国女子大学生室内五人制足球锦标赛(校园组)第三名。荷球队:2014年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甲组第一名。田径队2011年、2015年连续两次内蒙古大运会团体冠军;女子篮球队10次获得冠军,女子排球队6次获得冠军,男子足球队3次获得冠军。

  作为内蒙古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正在大力推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管理体制改革,并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园精神和“百炼成钢”的校训,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而奋斗。

相关内蒙古院校
全球认可
中外合作办学
4+0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