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院校

西安工程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其前身为1912年创办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其后历经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西北联合大学纺织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等发展阶段。1978年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教、艺术等多科性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首批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养出了各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10万余名,为地方、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08万平方米。设有纺织与材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艺术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中澳国际学院)和体育部、思政部等13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5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各类在校学生2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近2000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其中工程硕士专业授权领域11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优势学科1各。省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精品课程及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5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国内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现有教师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分委员会委员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二、三级教授31人,正副教授500余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师德标兵8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专家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4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特聘专家5人,陕西法律“双千计划”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0人,陕西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青年科技标兵、青年科技新星、高校“巾帼建功”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近20人。

  “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7项;出版教材380余部,获得省、部级奖励教材26部,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9项;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6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得省部科学技术奖83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000余篇。

  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或参加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4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3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800多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项,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主办或承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秉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十多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00余项。

  当前,学校正在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相关陕西院校
全球认可
中外合作办学
4+0
咨询